星期四, 3月 25, 2010

窒愛 (BROTHERS)

  摯愛?窒愛?這是我第一次覺得中文片名比起英文片名更能表達一部美國電影,反而是片尾不斷出現的台詞「You are my brother.」讓我覺得拉低了整部片的格調,值得紀念的翻譯勝利!
  片長1小時44分鐘,僅僅是開場不到30分鐘,即自從山姆搭的軍用直昇機被擊中的一刻開始,整部電影的氛圍就陷入了猶如中文片名所提及的:「令人窒息的愛」。不論你知不知道劇情的大綱,光是順著電影中時間的推移,當湯米因為哥哥的死去而漸漸的關心,並且擔負起某種責任、融入山姆家庭的同時,觀眾知道的是山姆並沒有死,更知道影片一開始山姆便寫下的句子:「我會不顧一切回到妳身邊」,單單是這種複雜的、糾結的情緖,已經做到了一般電影達到的故事深度。
更令人窒息的是山姆被逼著殺了幸運在攻擊中一同獲救的喬,山姆明明知道喬也是有家庭的,受虜後也是他們兩個人互相支持,甚至山姆還曾叫喬忘記他的家人,而如今,山姆為了「不顧一切」的回到葛莉斯身旁,也就是山姆的家人身旁,竟然得選擇攻擊相同處境的同袍。
愛,令人窒息。
湯米與葛莉絲的好感互相增加的過程,直到二人一時禁不住情緒,互相親吻了對方。這個部分我認為是這部電影處理的相當好的一部分,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一種必要的安排。因為我們不是時時刻刻知道著湯米這方的生活,山姆更甚之。
所以當山姆回來之後,不論是基於那段殘酷的受虜時期,或是自己親手弒殺喬的不安,山姆都必需找個題材來發洩自己心中的那股負面情緒,或許是難過、欠疚、自責,而這段空白的湯米與葛莉絲,正好讓山姆的情緒一段腦兒的往那倒,而觀眾的心理也不能就這麼毫無保留的為湯米與葛莉絲說話,因為我們也不知道,是否有沒有演出的感情,但是最終的劇情就利用這樣的矛盾,讓「You are my brother.」這句台詞得以大舉反攻,解決了一切「不信任」的愛。這個部分處理的很好,也的確是必要之惡(因為台詞用得有些泛濫)。

星期四, 3月 18, 2010

名牌冤家 (Did You Hear About the Morgans?)

沒有俊男美女(算是有,但是是過去式),
而讓男、女主角重拾往日愛戀的,也沒有使用傳統題材,
男主角更不是一派"正常的"深情演出,
最正常的只有紐約式的女性主義仍然大行其道,
綜合起來仍是齣另類的愛情喜劇。

通常這類愛情喜劇很難寫出什麼評論來,
畢竟從頭到尾也只需要跟著劇情前進,
然後任由各種橋段的發揮來讓自己發笑或是緊張,
從某種角度來看,看愛情喜劇反而更有值回票價的感覺。

休葛蘭真的很適合演這種類似歇斯底里的角色,
尤其是那種英國男人「軟弱型」的強硬,
還有不停的碎念,大概是都放空著腦袋在看這部電影,
所以不太記得他演繹的幾個笑點,
不過最好笑的大概還是最後一句,
快速的把不得不搬到新家的理由給說了一遍。

女主角是演慾望城市的主角,
只是我永遠沒有辦法記得她叫什麼名字,
其實這個角色對她而言有點接近量身訂作了,
雖然我沒看過她其他電影的演出表現,
不過在這種條件下,
她應該是有發揮的比起過去幾部電影來得好多了。

星期四, 3月 11, 2010

型男飛行日記 (UP IN THE AIR)

一部寫實風格的電影,觀影前聽聞朋友的影評,
對於專業人士而言,會有檢視人生的感想。

之後又不小心看到Movie板上的影評,
有位仁兄以"窮人版"的萊恩來分享他與主角的高度相似生活。

的確這種寫實電影會引起很多「思想上」的討論,
也能節錄許多其中的橋段來試著套用自己的過往,
或是預演未來的日子。

可惜目前我未曾經歷過企業中專業商務人士的人生,
也沒有其他相似的人生橋段,所以我只能抱持著「享受其他人生」的角度去看這部電影。

萊恩的人生其實很簡單,但是那要經過很複雜的過去,
才能被淬練成那種等級的人生,所以當他看見雅莉事實上是個有家庭的女性的那刻,
有種很深刻的心碎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因為他走過他成功的一切,然後取得了他的「背包理論」,
但是在種種經歷後,當他終於打算放棄「背包理論」時,
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雖然接下來的累積達夢想里程的橋段是許多美式電影都會具備的橋段,
不過那份無奈與那抹微笑,著實讓我難過。

但是這樣的心情轉變是很值得的,雖然是苦痛的。

最後萊恩分享了自己的里程數,也寫了推薦信,
這樣的萊恩開始從一個站在雲端高度的專業人士,
變成踩在泥土上,能用真心而不是技術與人相處了,
整體而言是部好電影,有深層刻劃的角色背景,
建立起立體的每個人物,述說著不是絕對的道理,
尤其是那段安慰妹婿的話,令我感觸良多。

星期二, 3月 02, 2010

華麗年代 (NINE)

華麗年代的確一如許多影評所言,
幾乎是影史最好看的歌舞片,
除非你偏好的是像紅磨坊或是芝加哥那般以歡樂或是愛情為主軸,
那樣純粹的富麗盛宴。

進電影院之前對於劇情完全沒有做功課,
可以說是衝著很多奧斯卡影星進場的,
結論是去掉歌舞片的表現手法,
再去掉奧斯卡級的頂級演技,
劇情可說是索然無味,
而重點就是這部片利用一齣10分的劇本,
配合著高潮跌起的歌舞表演,
加上恰如其分的演員表現,
撐起了這部90分的好電影。

電中的歌舞表演穿插在劇情中的呈現,
其實帶給我的感受與過去幾部歌舞片所呈現的有很大的不同,
過去的歌舞片中,
歌舞的片段即為電影本身的劇情表現之一。
不過這次華麗年代中,
有許多片段是利用歌舞的方式,
表現角色背後的情緒變化或是內心感受,
在我看來,
這讓劇中每一個人物都非常的立體,
短短的幾分鐘就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角色,
對於我而言,
這讓一部電影成為更接近真實的夢想。

片名NINE也是值得討論的一個環節,
第九人到底是指那個在許多片段中都有出現,
母親、服裝師、不知名的脫衣舞孃影響下建立人生觀念的童年時的Guido,
還是我比較偏好的「觀眾」這個解釋呢?
其實似乎不需要定論,
就是這部電影帶來另一個值得再三思索的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