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02, 2011

指下敲出Melbourne的城市意象

最初來到Melbourne這個城市時,心中盡是不安,短暫的停留後,
便起身前往Wonthaggi工作,昨日那趟返轉,因為有了一份工作的安定,
也能靜下心來好好整理對於這座城市的想法,作為未來回首時紀錄之用,
試著寫下我看見的Melbourne。
當然或許對於Melbourne有許多的誤解,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一一堪誤,
或是看這文章的你也可以到Melbourne這親自走上一遭,相互驗證求進步。

介紹Melbourne最初我想提的是天氣,這裡的氣溫一日多變化,
就像中學時地理課本上說的「朝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一樣,
我在Melbourne的第一天剛好就是最完整的體驗,
早上起來的時候陽光微醺,微微沁涼如沐清風,像似春天;
中午時分日正當中,氣溫高升短袖短褲適宜,好似夏天;
黃幕低垂當下冷撒四周,外套穿上涼轉寒,正是秋天;
夜半時分暖爐毛毯都不能離身,否則要捱上凍傷,即是冬天。
除了一日當中的氣溫變化,每日與每日之間的溫度差異有時亦是天壤之別,
我不知是否全Australia境內皆是如此,至少在Melbourne不時出現昨天吃冷淇淋消暑,
今天大啖火鍋去寒的極端變化。
而大氣現象的轉變也是教人摸不著頭緒,十分鐘前走在同一條街上,大雨滂沱,
十分鐘後日照萬里,好像剛剛撐起的傘是提供眾Aussie路人開心的娛樂效果。
我認為這就是典型的大陸型溫帶氣候,從前只在課本上見過或習讀其成因,
現在我身處這個時空環境之下,深刻感受到那股特別的莫名其妙。

相較於天氣的陰晴不定,Aussie的生活總是一貫的步調,就是「慵懶」,
有賴澳洲大陸這塊比歐洲聯盟還大的豐饒土地所賜,
Australia是個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他們的貨幣可以不用跟美金掛勾,
全憑自身的金融實力起伏狀況而定;
這裡的菁英統治及社會福利也仰賴完整的經濟體系,讓產業發展因地制宜有條不紊,
而庶民百姓乃至辛苦打拼的外來「工民」皆有完善的生命體系足供依存,
造就了Aussie毫無憂掛地在城市中遊走。
所以就算是weekday中的work hour,Melbourne聞名遐邇的咖啡街Degraves Street永遠坐滿了椅,
恣意的品嚐著淡雅如水的咖啡,而CBD的商場也總是充斥著購物的人潮;
市區內幾個佔地好似國父紀念館大小的公園,
年輕父母們時常漫步其中推著稚愛的幼兒散步,慢跑等運動的人則絡繹不絕於目。

有著完善的都市與市區規劃遠景,
讓Melbourne的地勢高低起伏成為高樓建築與低矮住房之間優雅的調味料。
Melbourne的玻璃帷幕大樓不多,主要集中在 CBD中,
遠遠看去並不如一般大都會區般傳遞高強度的壓迫感,天際線的爬升與降落和緩不突冗,
除此之外多數的商業建築皆是四、五層樓高度的平緩建築,
佐以中世紀歐風外牆穿插其中,有時撞見路旁的小小裝置藝術,
彷彿你的日常生活與假期之間是沒有任何界線的。
當你仰望Melbourne的街景時,開闊的棟距之上就是湛藍蒼穹,
雖然踏著的不定是舒適、乾淨的人行道,但是你仍然可以望著前方冉冉上升的柔坡,
和三、五步可見的古典教堂來張平靜的自拍合照。

Aussie們的慵懶與Australia的空曠還一併體現在大眾運輸與道路設計中。
Melbourne的大眾運輸工具以來往區間(urban、suburban)的train為主體,輔以不定班次的trams。
市區內最主要的兩個轉運中心是Southern Cross Station與Flider Street Station,
前者大膽使用無外牆包覆的設計引進大量明亮的自然光線,營造壯放遠行的氣勢,
後者則是與Flinder Street兩旁經典維多利亞式建築相乘,大量放鬆國際大城的都市步伐,
縱使是上下班的人潮仍然可以輕曳的擦身而過。
輕軌電車的行進帶著古老穩重的行調,與一般行車交間在道路上,
簡約設計的車站和不時相見的綠樹分隔島,將Melbourne的切割的恰如其分,
既美觀又使車行順暢。
最特別的是鎮日環繞CBD外圍的Circle Tram免費觀光電車,車身多是年邁的舊型電車,
但仍不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
車上會定時介紹行經之處的周邊地物及其歷史背景,是便捷的Melbourne入門指南。

Melbourne的城市意象在還沒抵達前,便試圖透過網路上前人分享的資訊了解其中一二,
但直到我身處在此不過短短幾日,用雙眼親見的失落和期待,仍然令我感受深刻。
最初我以為的小歐洲其實不過是這城市中的一項元素,
現代化的建築與古典外型的揉合,則是Melbourne的經典風格,
先進都會區的步調不一定要快速確實,也能像是Aussie建立起的一派輕鬆悠閒。
除此之外,我想這座城市還有很多角落我尚未體驗,
未來待我完成現階段工作存錢的短期目標,一定要搬回城區,
好好探詢這壯年城市的每一角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